上週有朋自遠方來,她在吉隆坡市區轉了四天,最後兩天半決定帶她到海邊看看這裡的漁村,感受熱帶國家的不同。我發現自己很貪心,因爲我帶她到了丹絨士拔這個地方,想要讓她了解更多我國的種種。
一般我國華人提到丹絨士拔,腦海裏出現的往往只有丹絨士拔新村這個雪州沿海的華人漁村,通常來到都只會大享海鮮美食、走走情人橋,再不然就是買百香果、紅毛榴櫣、ambla果汁來喝,回去的時候再帶上蝦餅、魚餅、木薯片等零食作手信。其實,這個漁村出海捕魚的漁船已經銳減,有好一部份居民已經轉業務農——种油棕、開養豬場,當然也有不少人靠旅遊業吃飯。但是,沒有多少遊人注意到這附近有許多原住民居住,雖然通往丹絨士拔的路上有路牌顯示。而我因爲認識了一個當地的畫家,有幸見識到了丹絨士拔這個一般遊客只想到喫喫喝喝的地方的另一面。
這次由那個畫家朋友帶領我們往丹絨士拔稍北的林深處感受當地原住民Mahmeri族的文化、欣賞他們藝術的美。那個畫家朋友帶我們走訪了當地原住民的廟、雕刻工作間,以及他的兩個“秘密”基地——他原住民朋友的別墅和原住民聚落裏的小亭子。我們在原住民的廟裏不只看到了我們並不熟悉的偶像,還看到了華人傳統信仰的影子。他們供奉的偶像不但有長牙長耳大眼只有頭顱的,也有我們熟悉的龍和蛇——當然他們龍和蛇的形象與中國傳統的還是有些許差別的,而更接近東南亞尤其是泰國的龍和蛇的形象。讓我們更倍感親切的是其中一間廟——龍蛇廟所用的供奉用具,他們用華人的香爐,所以他們也插香祭拜,還有他們也在廟前插旌旗。
來到原住民位于海邊的別墅,除了寫意地體驗了何謂悠哉閑哉,還感受到了原住民血液中那股對海的眷戀。其實他們現在已經往内
當然我們的收穫遠遠不止如此。看到那些挂在廟裏、小亭裏的籐竹編織物,還有擺放在雕刻工作間裏形形色色的面具、雕刻品,我只能讚嘆他們的創意與想象力,羡慕他們仍擁有神話的思維。看著那些樸拙但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體驗著原住民悠游寫意的生活,感受著原住民仍不泯滅的熱情對待,自己長期呆在淡漠的城市的身子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心靈仿佛找回了連接大地母親的臍帶。
這趟別樣的海邊之旅,可惜的是未及深入了解Mahmeri這海邊原住民族群,只來得及參觀,卻少了與當地原住民的深一層的交流。看著原住民伯伯一臉親切笑呵呵的樣子,由於對這民族極爲陌生,雖然不知道除了一般的寒暄還能和他說什麽,但是眼神中、肢體之間對對方的尊重,以及感受到彼此對這片土地同樣的熱愛,卻讓我們相處得極爲舒服自在。
我想當我們面向世界,胸懷世界的同時,別忘了好好地看看自己立足的地方也是多麽的神奇多元,才不枉此生自己身為馬來西亞人。
文字原載自《東方日報·龍門陣·葉落知秋》2014年6月16日
http://111.90.137.166/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22187:&Itemid=2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