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

“增广见闻”

昨天才听某辅导员说,原来在新山,泡网咖的问病已那么严重了--有人宁活在虚拟世界里一辈子,在现实世界里犹如行尸走肉,可以十天不吃不喝(除了白开水)不冲凉;有些网咖已经开始“成人”化,聘请漂亮火辣美眉招待顾客。此外,新山的校园私会党问题也蛮严重的,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讲座进行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也讲(这算小儿科,甚至可以不算是问题),这时有两人在后面起冲突,其中一人甚至离开会场,到外面拿出藏在书包内的刀,冲回会场追着对方砍。这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我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我想我应该很庆幸我的学生至少还懂得把老师放在眼里,不会在校内搞出这样的事情。我遇过许多“后段班”的学生,应该说我教过的学生多数是“后段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或许并不怎样,但,至少:他们会和老师打招呼;老师进班时会稍微安静下来,吵闹的、玩耍的会回到原位;不想上课时,也不会故意挑衅老师。
原以为听其他领域友人的事,才会“增广见闻”,殊不知我这个领域,也能让他人“增广见闻”,毕竟我们是站在“前线”和新新人类“亲密”接触的人。

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九月九,登高去喝酒。
昨天重阳节,既没去爬山,也没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相信大多数的马来西亚华人都和我一样,并不怎么重视重阳节。我是在中学毕业之后才知道有这节日存在的,那是因为当时读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也因此才知道原来当天不只要登高,而且还要插茱萸以避邪。其实,当天还有一些习俗的,但除了登高、插茱萸,我就只记得喝菊花酒--菊花酒让我想起陶渊明这位我蛮欣赏的诗人。至于重阳节神话中提到暴毙一事,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节令使然,所以老百姓才需要一家老小都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配蓬饵(即重阳花糕)。


 据悉,重阳糕亦称花糕、五色糕,制无定法,多把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有些重阳糕的原料有糯米粉,粳米粉。辅料有小金瓜,果脯,红豆,葡萄干,枸杞,核桃仁等。


由于既没庆祝重阳节,又把原本权充应时的白酒提前与姐妹喝掉了,故作此文以应景。



後記(23/10/12):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重陽節也叫敬老節,祝大家重陽節敬老快樂。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老”朋友相聚

和老友相聚,果然是人生一大乐事!
昨天分别和两批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聚会,真的很开心。大家聊聊彼此的近况和自己工作圈内的事,就这样分别耗掉了一个早上和一个下午。和普通朋友谈天,有时难免绕花园兜圈子,言不及义,但老朋友则免去这些虚伪,也无需太多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够了。有时候,听老朋友吐一吐苦水,听一听他人“办公室内”的“是非”,也可“增广见闻”,毕竟我的工作环境相对单纯许多,要不然有时真的会和社会脱节。
从他们口中才知道,原来前一阵子在华小闹得沸沸扬扬的什么必须向“土著”公司购物或印刷的“丑闻”,在各行各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不再只是不成文规定而已。听说这些“公司”只需要有一个“老板”、一个“接线员”、一部传真机(附带电话)和一本收据簿,就可年入数千万,不需要跑业务,因为业务会自动送上门。只要请到的职员比较勤快一些,业务就会蒸蒸日上,财源更会滚滚来,因为真正有货物进行交易的公司在比较众多这类公司后,当然会选择通过出账较快的这类公司买卖货品给真正需要的相关单位。难怪一件2块钱的东西最后出账时会变成20块钱的!虽然我不够格当纳税人,但是想到许多人上缴的税收,最后竟然进入这些不劳而获的人的口袋里,心里真的是愤愤不平!还说要查2块变20块的“魔术”案,如果再有这样明文规定的“行政偏差”,就算包青天再世也会被气死!--案子破了又如何?还不是会有一堆“魔术”公司填补上来!
话说回来,和朋友相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更能知道什么叫做风光底下的艰辛,也就更觉得自己很幸福,应该要好好珍惜才是。而且,若感到朋友心中的担子因自己的一番话或一些动作而减轻了一点点,那种感到自己更有存在价值的满足感很棒哦!有时候谈心谈着谈着,发现对方的想法竟然和自己的不谋而合--其实,有时只要听得懂,也不需要赞同,那种受到肯定的感觉和那种终于有人懂我的感觉,真正的把寂寞这个洞给埋掉了。